欢迎光临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网站!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萧检情怀 当前位置:首页>萧检文化>萧检情怀
【“凡”星点点】杭州味道
时间:2014-10-24  作者:《萧山检察》  新闻来源:  【字号: | |

  【嘉宾链接】

  莫文超,女,1985年7月出生,汉族,杭州萧山人,党员,已婚。2008年8月毕业于宁波大学法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工作至今,目前在公诉科工作。

  李佳峰,男,1986年4月出生,汉族,杭州萧山人,党员,未婚。2009年6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通过公务员招考被我院录用,2012年通过在职研究生考试攻读浙江大学MPA硕士学位,目前安排在公诉科工作。

  顾: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的两名嘉宾都来自公诉科,他们是莫文超和李佳峰,有请两位!

  莫:大家好,我是莫文超,大家可以叫我超超。

  李:大家好,我是佳峰。

  顾:很巧,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的又是两位公诉人,虽然两位入职的时间非常接近,一个08年,一个09年,但是算起来,入职晚的佳峰应该算半个老公诉人,而超超却是个公诉新人哦!

  李:主持人说我是老公诉人,虽然说我已经在公诉岗位上工作了五年多,但其实也还算不上老公诉人,只能说是一只脚踏进入了公诉的门。朱老师说过,十年磨一剑,公诉这门手艺,没有十来年的积累,是很难精通的。朱老师“传帮带”,把我带进了公诉大门,我以后要倍加努力。

  莫:确实是,虽然我在检察院已经工作六年了,但是却是公诉新兵。初到公诉的时候其实压力蛮大的,因为司法考试通过后很久都没有在业务科室工作,专业知识都生疏了,加上没有做过书记员就直接任命助检员了,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好在对未知的一切都充满信心,也不怕丢面子,基本上是逮住人就问,案子是边学边办。随着办案量的上升,业务逐渐熟悉了以后,“胆子”反而变小了,因为思考的东西多了,更全面了,发现的问题也多了,越来越有种“如履薄冰”感觉。

  顾:虽然步入公诉大门早晚各有不同,但是两位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从两位的描述中我已经有了些许的感受。对了,两位除了都是公诉人,我发现了你们的另一共同点——都是我们院新系统(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运行后的公诉部门的临时技术员!俺们现在也在公诉工作,深知新系统运行后,因为种种原因,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两位技术员的感受应该更加强烈吧!

  李:这个我要吐槽一下,从一开始的新系统培训,到运行时的系统问题解决,再到后期的系统问题汇报,我都全程参与了。我对新系统的总结就是一句话:刚开始面对新系统时,我真是撞墙的心都有了。我们可以说是受尽了新系统的“折磨”,公诉业务的新系统文书多、流程复杂,而且新系统在设计之初也不完善,像委托辩护人告知书、委托诉讼代理人等文书新系统没有,我们第一个上报给省院补充相关文书;起诉书格式混乱,我们又是第一个跟省院沟通进行调整。还有案卡录入、文书格式不规范、审批流程错误等问题,都需要与省市院进行沟通,真是感觉自己都快被新系统整的虚脱了。经过半年多的调整,现在总算慢慢适应了新系统,一路走来也解决了很多问题,总算是熬过来了,想想那个时候,省院、市院公诉处的电话都快被我打爆了。

  新系统的弊端不言自明,就是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于公诉部门来说增加了原来填案卡、制作各类文书、用印打印等大量工作,比方说原来的换押证是3联,现在加上存根直接变成6联。现在办一个案子的时间可能是原先办一个案子的2倍,而且繁琐的系统程序也增加了办案人员的厌烦情绪,也不利于办案质量。

  新系统也有优点,就是线上线下一致,有利于文书规范和流程监督。这个也是未来司法发展的方向。如果能把新系统再修改得便捷一点,考虑我们基层院办案量大的实际情况,对部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修改,相信新系统对我们办案会有更多的帮助。

  莫:佳峰说的已经非常全面,我简单补充下吧!新系统运行大半年了,从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的逐渐接受,大家都有个适应的过程。一样新事物的产生肯定是有利又有弊的,启用新系统后案件的办理过程“一网扫尽”,上级院能更全面地了解下级院案件办理的情况,便于数据统计和案件指导。但由此带来的是文书流转牺牲了部分办案效率。所以摸索一些能提高流转效率的小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顾:作为亲身感受者,我也深深体会了新系统的利弊,虽然现在主要体会的都是弊端,哈哈,不好意思,也跟着吐槽了!不过我相信,通过慢慢摸索,再配合系统的改进,这些问题总会解决的。说了半天工作,聊点其他的话题吧。前段时间,大运河申遗成功,杭州成为有双遗的城市,作为生活在杭州的人,有何感受?

  李:京杭大运河最早是从历史书上看到的,后来也在大运河旁边走走过,大运河能够申遗成功,我当然很高兴。西湖是柔和之美,西溪湿地是野趣之美,大运河就是传统古韵之美,能够生活在文化大都市,感受文化气息的熏陶,真是美不胜哉。当然我们萧山还有湘湖、跨湖桥遗址,还有钱江大潮,萧山更是越文化的中心地带,新时代又迸发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

  莫: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很大,是一条活着的运河,运河的两岸曾是当年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孕育了江南水乡的文化。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对运河附属的相关遗产的保护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杭州自西湖之后又多了一大世界文化遗产,是杭州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助力。

  顾:据我所知,大运河申遗历经多年,对此,社会上褒贬不一,二位怎么看?

  莫:是的,大运河申遗之路走了8年,经历了清理、整顿、修复、疏通等一系列繁杂而艰巨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在这期间有声音批评刻意“打造”运河文化,意义何在?质疑申遗成功又能带来什么?在我看来,在运河申遗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运河的法规,增强了运河的知名度,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无疑所得是远大于付出的。而且,这次申遗也让杭州人了解到保护是永恒的主题。

  李:比较同意超超的观点,大运河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我觉得以后可以在大运河附近搞一些龙舟赛、自行车赛或者长跑赛,让更多的人亲近大运河。

  顾:是的,让它真正成为活着的世界遗产!说到世界文化遗产,想问问二位都去过哪些世界遗产的景点,有没有哪一个或者几个是你们印象特别深刻,并且推荐的?

  李:长城、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庐山、颐和园、西湖等,比较推荐长城和西湖吧,呵呵,不登长城非好汉,长城必须要去一次;西湖嘛,是家乡的标志,也必须推荐。说起来,西湖我也逛了不下十几次了,最大的特点是其他地方你去过了也就去过了,不会想去第二次,而西湖是可以让你去再多次都不会厌烦的地方。还有一般人去的都是旅游开发的外西湖,其实内西湖是更有一番滋味,呵呵,大家可以试着去探寻一二。

  莫:那我就推荐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历了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参观莫高窟也是很讲缘分的,下雨、下雪或者恶劣天气都是暂停开放的。为了保护文物,现在连冷光手电筒也不允许用了,所以入内一定要紧跟讲解员的手电筒。

  顾:听二位说的,真心想出去走走!其实说起来世界遗产的分类还是很复杂的,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等,而文化遗产中又包括世界记忆遗产等,而中韩打算将慰安妇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对于此举,二位怎么看?

  莫:“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关心和援助这些受害老人,抢救性地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时刻,所以将慰安妇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是迫切和必要的。对于“慰安妇”制度的战争罪行,日本在法律层面上从来采取回避和不认错态度,最近几年更是逆流汹涌。申遗除了可以永久保留相关历史记录,供未来的各国学者、民众了解、研究、反省和批判,更重要的是时刻提醒着日本曾犯下的罪行,这种灭绝人性的恶行绝不会随着时间被遗忘。

  李:比较认同!这是一种对历史的见证,我们要永远记住血泪的历史,这个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有根紧绷的弦,必须在军事上保持优势,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顾:确实如超超所说,面对历史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因为只有直面过去,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避免重蹈覆辙,但是很多时候,这个都是一厢情愿,比如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德国和日本领导人就持不同的态度,你们怎么看?

  李:同为战争罪魁祸首的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立场和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德国敢于面对历史,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以此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赎罪书。但是日本,不仅把大量二战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而且日本首相还不断地到靖国神社参拜,这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着受难国人民的心。前段时间,日本又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日本随时可以把自卫队变成军队,随时可以发动战争,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信号,我觉得联合国和国际法庭,应该作出回应,防止日本右翼军国主义的复活,再次给人类造成不可弥补的灾难。

  莫:历史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战后德国政府对于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行,不止一次地采取主动认罪、反复认罪、公开向受害国忏悔,并对受害国和受害者给予赔偿,然而日本政界却恰恰相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虽然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 但实际上在保持日本天皇权威等问题上带有一定的保留,客观上保留了日本本土的法西斯势力。从国际背景来看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美国大幅度修正对日政策, 由限日转向扶日。这也不利于对日本法西斯的经济、政治、军事势力打击。从日本国内来看在美国的纵恿和扶植下,日本政治势力和政治思潮逐步向右转;日本统制经济体制和所谓“日本精神”在追究经济高速增长中被美化和神化, 没有彻底划清法西斯和政治民主、经济侵略和经济民主的界线, 从而为垄断资本统治的右翼势力提供了物质的、管理体制的和思想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日本的民主、和平和进步运动不断受挫和分化, 难以形成巨大的反击力量。

  顾:好不容易从工作的话题中剥离,怎么说着说着,话题反而越发沉重了,呵呵,还是回到申遗成功上来吧!西湖申遗成功后,两位认为对杭州、杭州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李:可能来杭州的人越来越多了吧,说实在的,现在到了假期,西湖那边都是人,其实倒有点影响西湖品质了。个人建议,可以学习法国卢浮宫,虽然是免费参观,但是是每天限名额的,而且需要提前预约排队(对旅行团而言),这样又有利于遗产保护,又有利于在景点的游客的品质享受,一举两得。

  莫:同感!西湖申遗成功后,不仅是西湖本身,杭州的知名度都大大增强了,但我想说的是,申遗成功后对西湖的保护和破坏也是同时在进行着。随着知名度进一步打开而涌入杭州的游客,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湖各景点的承载能力,由于西湖是开放式的景点,无法限流,随之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文物遗迹的破坏,西湖的宁静和温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愿西湖独有的气质不会因为申遗成功而消失。

  顾:两位都想到一块去了!不过,话说杭州的路堵、西湖的人多还真是出了名的!所以现在每到节假日,杭州人基本都是远离西湖的,对了,除了西湖,两位作为资深杭州人,还有什么推荐?

  李:说起杭州美景,实在惭愧,我这个人不太爱动的,所以杭州也没怎么好好逛过,朋友过来了,就带他们去了西湖、灵隐寺、雷峰塔、河坊街、西溪湿地、梅家坞喝茶等老牌的景点,其他深度游还真是没怎么研究过。

  莫:也许是因为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觉得整体感觉都很舒服,处处是景。

  顾:哎,问你们这种资深杭州人算是白搭了,呵呵!不过话说,对于一个城市的美景、美食,说起来还真不一定是本地人最熟悉,反倒是那些驴友,做足了攻略的,更加在行一点!作为本地人,基本都快“无视“这座城市的美,或者说暂时忽视它的美了!说完美景,说美食,两位老杭州这个总有点推荐了吧?

  李:杭州传统的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花鸡等等我就不说了,说说其他比较好吃的,例如湖滨银泰里的西提牛排还不错,据说是王品牛排旗下的,个人比较推荐;韩国料理汉拿山也还可以,原来在北京也吃过,还是比较正宗的;泰国菜蕉叶也顶一个赞,不过杭州这家店没有北京的正宗;还有一个河坊街张胡李的小龙虾超棒的,点那个至尊龙虾,个头大,肉质饱满,绝对可以和北京簋街的小龙虾有得一拼。

  莫:佳峰说的都挺高大上的赶脚,俺们来点亲民的。那家小院,在顺发旺角城吉德堡幼儿园的旁边,都是萧山的本地菜,纯正妈妈的味道。装修清新自然,关键价格也很亲民。

  顾:两位的推荐虽然达不到像《舌尖上的中国2》那样,一举将菊英面馆捧红,但是俺们是不是也可以去向上面这几家收点广告费什么的,哈哈,开个玩笑!最后,请两位说说你们心目中的杭州味道和萧山味道吧?

  李:还是喜欢吃片儿川;萧山么肯定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萧山萝卜干。

  莫:杭州的味道嘛,龙井茶、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天堂伞,还有杭州听着有点别扭的儿话音。至于萧山的味道,我想了好久,居然想不出来,真是在萧山呆太久了,但是我跟佳峰的观点不一样,我觉得萧山的味道不是萝卜干、花边和大种鸡可以概括的,萧山的味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从踏实勤奋到开拓创新,又到恬淡平静,就是这样说不清的味道。

  顾: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杭州,让我们在静静的京杭大运河上、在温柔婉约的西子湖畔、在饱经沧桑的六和塔下……去感受杭州的那份独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