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网站!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业务>典型案例
用公司电话充Q币——保安“监守自盗”终落网
时间:2013-11-13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4月8日,24岁的刘某站在了区法院的被告席上,他因为盗窃罪被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他盗窃的并非实物,而是利用公司电话的便利,大肆充值腾讯Q币,累计充值Q币金额折合人民币价值64550元。

  财务发现“蹊跷账”顺藤摸瓜寻真相

  刘某是跟随父母一起来萧山打工的。去年应聘到一家保安公司工作后,他被派遣到某外企公司工作。

  2012年9月份,该公司的财务科员工在对账做报表时发现,公司在3月份至8月份的电话费用超出预算的50%。于是,财务人员直接来到电信部门查询电话清单。经过对比,财务人员发现公司的41部电话机信息费用异常,在六个月内被人盗打用于充值Q币,遂报案。

  民警随即展开调查,发现该公司每部固定电话每天能充值50元的Q币,每月300元封顶,而在所充值的QQ号码中有一个号码出现频率最高。通过顺藤摸瓜,民警找到了该QQ号码的主人——公司保安刘某。

  沉迷游戏动歪念落入法网才清醒

  年轻的刘某爱好网络游戏,沉溺于一个叫做“穿越火线”的游戏。对于玩家来说,如果想要升级战斗力,就必须购买相关的道具和装备。但是这些装备都需要用虚拟货币来购买,即通过腾讯Q币来进行转换。刘某的工资无法支撑其日益庞大的游戏开支,他就开始动歪念。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某得知公司的固定电话可以进行Q币充值。抱着侥幸的心理,他趁晚上公司无人之际,拿着保管的公司所有办公室、车间的钥匙,利用巡查之便进入,用电话机拨打腾讯的充值热线。首次“成功”后,刘某尝到了“甜头”,便一发不可收拾。

  数月累积下来,公司的41部固定电话都被他充值了Q币。由于每部电话一个月最多能充值300元,时间一久,刘某的游戏账号内就有了一笔数额不小的Q币。自作聪明的他,还把这些多余的Q币以低于市场价转卖,赚了一笔钱。

  直到被起诉,他才幡然醒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贪小便宜”,而是触犯了刑法,要受到法律的惩处。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打公司电话充值Q币,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经审理,法院决定择期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