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检察室、“枫桥式检察e站”是省、市检察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部署,是落实全市“抓源促治、强基固本”行动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平安建设“双十大”重点项目之一。萧山区检察院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署,结合区情院情,以瓜沥检察室为基点,以枫桥式检察e站为触角,探索检察环节基层治理的萧山实践,努力在加强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在标准化建设中突出个性化,因地制宜构建检力下沉体系。一是加强组织发动,确保e站落得了地。成立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军同志为组长的“枫桥式检察e站”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推进工作落实。去年11月上旬,召开全区“枫桥式检察e站”工作推进会,定人定点、高效实现全区22个镇街全覆盖。今年4月初,召开“枫桥式检察e站”联络工作会议,将“枫桥式检察e站”推广覆盖到全区579个村社。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确保e站干得了事。与瓜沥司法所、派出所、综合执法队等会签工作意见,在信息共享、监督协作、行刑衔接等方面开展良性互动。制发一批检察职能宣传手册、制作一个宣传视频、制画一张联络地图等,便于基层群众更清楚地了解检察职能和“检察e站”功能,更容易找到基层检察室和“枫桥式检察e站”联络点。三是建立联络体系,确保e站找得到人。根据“全域检察e站”推进的进度,不断完善“枫桥式检察e站”联络员制度,镇街政法委员、村社书记担任e站站务主任,镇街平安办主任、村社治保委员作为e站联络员,区检察院班子成员包片联系镇街,中层干部一对一联络,确保基层有所呼、检察有所应。
在能动性履职中追求实效性,用心用情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一是强化一体履职。充分发挥一线窗口作用,积极拓宽法律监督线索来源渠道。如瓜沥检察室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及时掌握辖区案事件动态信息,摸排“四大检察”线索。近三年来,瓜沥检察室共收集监督线索30余条,移送相关业务部门后成案10余件。“枫桥式检察e站”挂牌近半年来,已收到各类监督线索30余条,均依法予以处理并回复。二是注重矛盾化解。一方面,对检察环节的案件,注重依法办案与化解矛盾双同步,以检察履职促案结事了人和。另一方面,依托“一室一站”,将纠纷调处、释法说理工作前移至检察环节之前,实现抓源促治效果。三是主动参与治理。针对外地户籍犯罪占比高、部分罪名高发呈现规律性特征等情况,撰写《瓜沥镇近年来刑事案件调查分析报告》,提出治理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针对瓜沥镇印染、纺织等传统企业多、法律服务需求高等情况,制发《污染环境罪相关法律法规指引》手册、《服务民企、检察护航》案例选编等,为辖区企业提供精准检察服务。
在高效协同中形成治理合力,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一是构建“社治平台+检察联动”模式。主动谋划、深度对接“一中心四平台一网络”区(县)域社会治理体系,找准检察机关参与“大平安”系统集成的切入口和着力点,为检察履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通障碍、提质赋能。目前,“检察e站”已嵌入瓜沥“沥家园”基层治理平台以及部分镇街微信平台。二是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依托瓜沥检察室和“枫桥式检察e站”,广泛对接基层信访矛盾纠纷化解需求,在坚守办案底线的同时,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信访矛盾纠纷的法治化实质性化解。三是提升队伍综合素能。通过与“检察e站”联络员常态化互动、组织检察官进代表联络站、资深检察官专题授课等举措,让干警在埋头办案的同时,更自觉地了解群众诉求、践行群众路线,做好个案办理、类案监督和延伸治理等工作。积极参与法治共同体建设,与基层执法司法部门开展同堂培训,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共同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