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网站!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萧检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萧检动态
两会特辑 | 《萧山日报》专版报道!起笔“高质效”,答好新时代的检察之问
时间:2025-05-2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编者按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的职责使命。萧山区检察院围绕区委中心大局,以法治之力护航发展、以司法温情守护民生。

5月29月,萧山日报专版刊登《区检察院:起笔“高质效”,答好新时代的检察之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文/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萧检

起笔“高质效”,答好新时代的检察之问



律转鸿钧,四序递迁。2024年以来,区检察院紧紧围绕区委决策部署,深入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要求,一笔一划书写公平正义,点横撇捺折射法治光芒,绘就了慷慨激昂的奋进画卷。

从企业家的“信心”到农民工的“笑颜”,从数智赋能的高效到绿水青山的守护,每一处着墨,都是区检察院将“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将“平安萧山”作为永恒追求的生动印记。








服务大局

以“检察之力”护航“发展之需”


价值86万元的货物不翼而飞,检察官精准揪出企业内部“硕鼠”,还企业清朗的经营环境;

精装房变“惊”装房,检察官从假冒产品入手,严厉打击犯罪,帮助被侵权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切实保障企业与群众的合法权益;

被侵吞的资金多年未“回笼”,陷入困境的企业在检察官的帮助下,挽回损失60余万元,及时获得“输血”……

经济领跑,检察助跑。检察助企服务的故事,每天都在萧山上演。法治成为民营企业发展最好的“定心丸”,对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有多大,检察机关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心和担当就有多大。

2024年,区检察院起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合同诈骗等犯罪157人,帮助企业追赃挽损2000余万元。自行研发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类案监督数字模型,立案监督、追诉漏犯54人,涉案金额上亿元。

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护城河”,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这一年,区检察院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65人,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诉前调解,引导被侵权企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相关做法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果展示会上交流。

“我们不仅要办结个案,更要织密保护创新者的法治之网。”区检察院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建立起联席会议、案件移送、提前介入、信息共享、案件咨询等多形式常态化联动机制。同时,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开展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诉前调解工作的实施办法》,创新推动诉前调解、保证金提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三合一”调解赔偿机制,为知识产权保护筑牢坚实防线,让企业在法治的阳光下安心发展。

如今,“法护营商·e企奔竞”金名片越擦越亮,“八个一”行动重磅落地,高质效检察履职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在萧然大地上交响共鸣。









强化监督

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是一切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区检察院将检察为民的“大情怀”,细化为守护民生的“暖心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工地上频繁失窃的钢筋,牵出了烦“薪”背后的烦心事。检察官积极为19名工人成功讨薪,并促成“欠薪一类事”的治理合力和长效机制;

招投标行业“暗流涌动”,检察官搭建数字模型,实现立案监督、追诉漏犯54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借助数字赋能,检察官戳破拆迁户欠债不还的秘密,推动研发“涉拆迁补偿终本执行类案监督”数字模型,化解多起“沉睡已久”的执行积案,让“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法律监督工作不仅聚焦“大事情”“硬骨头”,也锚定困扰群众的“身边事”“小问题”。

从“个案正义”提升到“类案治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人民群众身边的“检察味”更浓、“法治效”更佳,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感知度、参与度、获得感——

守护绿水青山,区检察院办理一起破坏生态资源的非法采矿案,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督促其赔付公益损害赔偿金1000余万元;筑牢公共安全“防火墙”,该院发现高层建筑消防登高场地被违规占用等问题线索46条,督促职能部门消除安全隐患;当好食药安全“守护者”,该院对一起销售含违禁成分食品案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督促被告人支付价款10倍的公益损害赔偿金729万余元,对违法行为起到有力警示。

过去一年,区检察院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价值追求,延伸案件办理效果,积极做好办案的“后半篇文章”——

创建欠薪企业逃脱失信惩戒类案监督数字模型,排查出未受到行政失信惩戒的欠薪企业55家,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参与“执行一件事”改革,起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17人,围绕公积金、拆迁补偿、失信人员赌博等开展专项数字监督,推动44件终本执行案件恢复执行;推进司法救助“一件事”集成改革,建立“1+N”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53件,为因案致困群体发放救助金74万余元。

2024年,区检察院有14件案件入选省、市级典型案例,办理的被欠薪农民工盗窃案、侵犯新生儿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









向“新”而行

在实践沃土打造“萧山样本”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创新,是区检察院“维护公正、勇立潮头”精神的内核。每一次机制创新,都促进了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每一次实践探索,都成为助力法治建设的生动注脚。

向“融合”要生产力,“一站式”联动办案新模式跑出了办案“加速度”——集中办理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盗窃、赌博等犯罪情节较轻的刑事案件,采用受理、审查和起诉各环节的集约化模式,简案平均办案时长为5天。

向“协同”要行动力,瓜沥检察室与瓜沥法庭、司法所会签《室庭所协作联动工作办法》,开展联合调解。“全域检察e站”实现检察服务基层网络全覆盖,挂牌设立实体站点641家,以民情双访为载体,为基层排忧解难。

向“改革”要内驱力,创新案件管理方法,以案件流程监控实质化全国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研发案件质效码,建立案件全流程实时监控体系,推动各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撬动发展的,往往是敏锐而有力的思想杠杆。而光环背后,素质过硬的检察队伍则是“出圈”的关键。

围绕青年干警“育苗”,区检察院有序推进“萧检潮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辩论赛、头脑风暴会、数字检察模型大赛等活动,多维度挖掘和培育青年干警才能;围绕业务素能“强基”,开展刑检业务大练兵,以赛促练、以练提能;围绕检察文化“提气”,开展各类大讨论,举办“检察人说检察”系列活动,引领干警凝心聚力、岗位建功。



2024年,区检察院1名干警获全国检察机关案管业务竞赛能手称号,1名干警获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3名干警获省级业务标兵、能手称号,89人次和集体在区级以上各项竞赛活动中获奖。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2025年,区检察院将继续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工作主线,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再发力,进一步扛稳检察担当;在“共富路”新使命里更用心,进一步做实检察为民;在“高质效”新坐标中明方位,进一步赋能检察发展;在“硬实力”新要求下重自强,进一步焕新检察风貌,为我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范例贡献更多检察力量。